速速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蜀山悬剑传 > 第四百一十三章 白衣宰相

第四百一十三章 白衣宰相

被洗劫一空。成年男子充当苦力壮丁。老幼病残,则被燕军施虐戏耍。玩弄够了,刀劈枪挑,掷向半空,残忍虐杀……

    攻陷的城池越多,占领的土地越广,积怨仇恨越深。揭竿而起,加入唐军的百姓越多……

    即便是效忠的胡人将领,李泌认为伪燕军中,真正能征善战的骁将,只有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张忠志、阿史那承庆等数人。反观大唐,人才济济。忠肝义胆、文韬武略之能臣干吏不胜枚举。

    李泌建议肃宗令李光弼从太原出井陉,牵制范阳和常山一带的将领史思明、张忠志。命郭子仪从冯翊入河东,锁定长安守将安守忠、田乾真。如同弈棋,仅用两子就可牵制对方四路兵马。

    这样,安禄山身边就只剩下一个阿史那承庆,虽骁勇善战,奈何孤掌难鸣。

    接下来,关门打狗!

    肃宗亲征,率西路大军,坐镇凤翔。命郭子仪部暂时不要攻击华阴,让长安和洛阳之间道路畅通,不攻击伪燕的城池,也不切断他们的道路。

    西路军与郭子仪、李光弼部遥相呼应,东西两路,轮流出击。

    唐军以逸待劳。敌至,则避其锋锐;敌去,则击其惰归。

    伪燕军如同风箱之鼠,驰援洛阳,唐军就攻其长安守军;救援长安,唐军就围剿洛阳。让伪燕大军在两京千里间来回调兵遣将,疲于奔命。

    等到翌年春,再命建宁王李倓为范阳节度使(可惜白复收到此信时,建宁王李倓已被肃宗处死),翻过长城,绕道塞北,从范阳郡北部南下。命李光弼部出井陉,扫荡河北。两路大军南北夹击,成围剿之势,直捣范阳,覆其巢穴。

    唐军高歌猛进,伪燕军无路可退,只能龟缩在两京防守。届时再命勤王大军从四面合围,切断两京粮道,伪燕军必定束手就擒,安禄山一命呜呼!”

    看到此处,白复击节而起,一股豪情上涌。白复一声长啸,声穿松林,直抒胸臆。

    这才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大战略!

    前线将士虽浴血奋战,可歌可泣,但对于整个战局来说,实在如蝼蚁棋子,功劳仅限一城一池。

    尤其是攻陷城池、要塞这种拉锯战,今日你盘踞,明日我占领。斩将插旗,夺来夺去,死伤无数,却无甚意义。这也是忠嗣师父宁肯违抗圣命,也不愿用数万将士性命来攻下石堡城的原因。

    而李泌这种高瞻远瞩、翻云覆雨的大战略、大手笔则不同。谋定而后动,一战定江山,能避免多少将士无辜流血牺牲,白白战死沙场。

    白复结合忠嗣师父所传兵法,对李泌的战略敬佩不已,感悟良多。李泌先生悲天悯人的智慧和格局,才配称良臣名将!

    白复暗暗立下夙愿:有朝一日,自己若能掌兵,不应以一将功成万骨枯为荣,而应以保全将士性命,兵不血刃为兵家最高境界。

    ……

    除了关于李泌的消息,还有一则战报引起了白复的注意:

    至德二载正月,伪燕军史思明自博陵郡出兵,蔡希德自太行陉出兵,高秀岩自大同出兵,牛廷介自范阳郡分别出兵,共计十万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围攻太原。

    太原留守李光弼麾下的精兵都集结在朔方,守卫太原的士兵不满万人,且大部分都是临时募集的乡勇,无法同史思明率领的由契丹、奚等胡人铁骑构成的范阳军精锐抗衡。

    此时,伪燕军连战连捷、横扫河北,士气正盛,若一举拿下太原,不但能解伪燕军两京之围。更能长驱直入朔方、河陇,与长安一带的伪燕军遥相呼应,协同作战,对灵武朝廷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太原危矣!大唐危矣!

    按照太傅指令,自己应救援睢阳,无法分身太原。饶是如此,眼睁睁看太原陷入危境,白复亦难释怀。心绪烦扰之时,白复灵光一现,想到一计,喜上眉梢。

    白复马上修书数封,飞鸽传书给远在襄阳的徐太傅,川帮长安分舵黄震等人,请其务必找到这几个人!请他们出山,协助光弼将军守城!

    ……

    沿途帮派迅速将白复的鸽信送出,将白复的指令逐级传送给太原、洛阳一带的绿林帮派。

    这套地下绿林体系组织严密,指挥有序,效力之高,堪比大唐军方。

    白复切实感受到姜帮主、徐太傅、唐掌门等人这些年的精心布局。由于战云密布,时事诡谲,当地的官府、军队皆不可轻信。唯有绿林帮派等地下势力系统严密,在战乱之时,依然有能力传递消息,组织人手,输送物资。

    而这一套戡乱战备系统,最早都是由师父青玄掌门未雨绸缪,动员倡议的。每每想到这里,白复暗自神伤。

    孩童时,自己经常趁师父不备,带着师兄弟逃学林溪,掏鸟捉鱼。师父每次责罚完,都会轻叹一声:“复儿,切勿荒废光阴。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儿时的自己只觉时光大把,挥霍不尽。没想到才短短几年,物是人非,天下大乱,师徒永诀……当年天天抱怨的青城,现在想想竟是世外桃源。

    “回不去咯!”

    白复一声长叹,拨乱火堆。刚才已经熄灭的灰烬中,红光乍现,一团火焰再次熊熊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