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速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蜀山悬剑传 > 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爱相杀

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爱相杀

,借此洗冤;

    如果公孙和公孙矫是一个人,那么公孙大娘就是安禄山潜伏在天子身边的密探,死了也不冤。

    或者,这就是吴道子最初的想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孙矫一直没有出现,吴道子确认公孙和公孙矫是一个人。

    但到最后一刻,吴道子还是动摇了。

    或许是因为他依然爱着公孙矫,不忍看着公孙大娘被杀,不惜牺牲自己,揭开刺杀谜底,让青鸾公主在刑场上救下公孙大娘。”

    方曙流道:“唐兄弟,你的推断是建立在公孙和公孙矫是一个人的前提条件上。倘若,公孙和公孙矫就是孪生姐妹,又会如何?”

    唐夔道:“这一点我也想过。可若两人是孪生姐妹,公孙矫怎会坐视胞姐被斩不理?”

    白复道:“可能公孙矫真的死了;也可能她远在异地,根本不知长安发生的一切。”

    唐夔道:“那这样的话,公孙大娘为何不替自己辩解?任由自己和众弟子死在刽子手的刀下。”

    白复看了一眼方曙流,方曙流道:“白老弟,尽请直言,我想听听你的分析。”

    白复笑道:“我也没有什么真凭实据,只是一种直觉。我和吴道子交过手,其幻术之可怕,不亚于绝世武功。要不是公主殿下有象雄天珠护体,我可能就丧命当场。

    而吴道子的幻术乃是公孙矫所传,由此可知公孙矫的幻术更加厉害。

    故,不管公孙和公孙矫是不是一人,公孙大娘的幻术都有偷天换日的力量。

    十几名红衣刽子手和区区数十名刑场士卒怎能困得住公孙大娘?!她略施小计,就可以瞒天过海。”

    唐夔问道:“那公孙大娘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为何?”

    白复道:“据我所知,公孙大娘在江湖上声名甚好。倘若她是安禄山的密探,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有把柄捏在安禄山的手中。

    按照公主殿下对太上皇仓皇南逃的回忆,我推测,安禄山给公孙大娘的指令是保护杨贵妃,伺机将杨贵妃挟持到洛阳。”

    其实这一点不是青鸾公主的回忆,而是杨玉环的回忆。白复为了掩盖杨玉环尚在人世的事实,刻意换成青鸾公主。

    白复接着说道:“保护杨贵妃这一指令由于不杀人,尚可接受,于是公孙大娘接受了任务。

    没想到马嵬坡兵变,太上皇命高力士绞死了杨贵妃。公孙大娘无力救援,任务终结,只能借机随青鸾公主北上灵武,转投当时的太子。

    安禄山一死,要挟公孙大娘的把柄或许已经不在了,但也可能落到其他人的手中。

    要想不再被别人要挟,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天下人都以为公孙大娘死了。

    所以,公孙大娘顺势而为,玩一个押赴刑场的障眼法,从此人间蒸发。没想到,最后时刻,吴道子开悟,不管公孙和公孙矫是不是一人,都将其救下。

    经此一事,虽然公孙大娘被平冤昭雪,但朝廷永不叙用,被逐出长安。丧失了潜伏的利用价值,公孙大娘不用再做密探,不用再做违背良心之事,从此不再提心吊胆,也算脱身。”

    只可惜,道子先生作为一代宗师,仅仅因为公孙矫一个执念,丢了性命。”

    白复临摹数日吴道子画作,惺惺相惜,对吴道子钦佩不已。

    “你怎知吴道子丢了性命?”方曙光笑道。

    “此话怎讲?”唐夔大惑不解。

    方曙光手捋长髯,笑道:“既然公孙大娘有瞒天过海的幻术手段,为何不能将吴道子救出?

    白老弟,你还记得公孙矫和吴道子最后一次道别的细节吗?

    你们有没有想过,公孙矫为何会刺杀皇甫轸?是因为安禄山的命令,还是因为她不想让皇甫轸将取代吴道子,亦或者二者皆有之。

    公孙矫虽是安禄山的密探,但未必要做一个刺杀画师的凶手,肯出手杀人,可能更多是因为情感的缘故。

    缘起,方能缘灭。

    公孙大娘也好,公孙矫也罢,十数年刻意不相见,可能就是一口怨气。要让这个负心人永远记得公孙矫。

    倘若这男子真的记得,十数年执迷不悟,痴心不改,愿为公孙矫赴死。

    公孙也好,公孙矫也罢,谁会眼睁睁看着这痴儿死在自己面前?”

    最后,方曙流长叹一声,道:“有些事,我们永远不会知道真相,也无需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