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速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洪武年间小神医 > 第三百二十三章:大明万胜

第三百二十三章:大明万胜

的铠甲明光瓦亮,气势不凡。

    身后一杆龙旗大纛,亲卫护卫在朱元璋的两侧周围,身上的铠甲异常明亮。

    在古代,君权神授的思想之下,皇帝就是天,就是天上的神仙下凡。

    朱元璋这一出现,城中的百姓具兴奋起来。

    朱元璋御驾亲征之事,早在很多天以前,就已经传遍了整个北平。

    以至于北平附近的百姓,都跑来观圣颜。

    大声的呼喊着:“陛下万岁,陛下万岁!”

    朱元璋朝着这些百姓挥手致意,这更让百姓们兴奋无比。

    有些百姓甚至直接跪在了地上,朝着朱元璋不停的磕头,嘴里不停的大喊着:“陛下万岁!”

    若说哪里的百姓对朱元璋最感恩戴德,恐怕整个天下没有哪个地方能比得过北方。

    北方战乱无数年,铁骑践踏,大批庄稼抛荒,无数良田成为牧场,无数百姓成了下等人。

    若是没有大明,恐怕他们这辈子只能做牛做马,沦为奴隶。

    这群世代生活在燕云之地的百姓们日夜盼望王师能平定北方,他们等过了赵匡胤,等过了赵构,最后,等来的只是前宋的覆灭。

    当他们以为,燕赵大地腥膻遍地,就此沉沦之时,一句“山河奄有中华在,日月重开大宋天”刺破了黑夜。

    飘摇数百年的燕赵大地终于被收复。

    江南水乡的百姓,哪里会知道北国之民的悲惨。

    辽国来了,他们是奴隶,金国来了,他们是奴隶,元国来了,他们也是奴隶。

    有一些头发花白的老者,已经泪流满面。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声音一浪高过一浪,直插云霄。

    如果不是城中兵马相隔,恐怕朱元璋无法前进。

    朱元璋身后的神机营士兵,个个骑着高头大马,范阳笠军帽顶上的红缨在冷风的吹拂下,宛若红色的海浪一样。

    身上赤红色的鸳鸯战袄,就像是火焰一样,在地上“灼烧”。

    不知是谁起了一个头,百姓们竟然响起了那首歌谣。

    “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

    当赤红满天下的时候,会有王师自南方来。

    阴暗无数年的天空,终究会有日月当空,所有宵小,势必俯首于日月之下。

    朱元璋的仪仗很简陋,简陋的不像是一个皇帝才能拥有的。

    这一时刻,皇帝的威严哪里还需要仪仗来证明?

    北平府的百姓,没有金陵的富庶,没有金陵的精神。

    风沙寒风吹拂之下,面部粗糙,满是沟壑。

    可他们,依旧是大明的子民。

    朱元璋猛然拔出腰间的宝剑,直插苍天,怒喊:“大明万胜!”

    “大明万胜!”

    “大明万胜!”

    几乎同一时间,所有的百姓和士兵跟着一起怒喊。

    策动着战马往前,朱元璋放声高唱:“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

    陈松跟在朱元璋的身后,静静的看着眼前的场景。

    恐怕,从古至今,只有朱元璋这个皇帝,才会明白这些百姓心中的激动,以及往日的苦楚吧。

    那些贵族出身的皇帝,又怎知底层百姓的苦难?!

    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们几乎很少恨过皇帝,他们恨的是奸臣,是贪官污吏。

    他们永远相信,皇帝永远是好的。

    在众人目光中的朱元璋,觉得自己此行已经足够了,若不是御驾亲征,如何知道,北地百姓如此重视朝廷。

    ……

    夜色笼罩大地,朱元璋高坐燕王府大殿。

    朱元璋而来,行宫自然放在了燕王府。

    北平防线上,几乎所有能来的武将官员具在大殿中。

    非隆重场合,文臣武将一左一右,分组两侧。

    朱棣坐在朱元璋的下手位置。

    朱元璋身上的铠甲早已经更换,穿着一件皮大氅,环视一周,道:“北地百姓亦大明子民,腥膻入中原,受辱何止百年。

    若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何以面见列祖列宗?此番战事,只需胜,不许败!”

    朱元璋定下了一个主要基调。

    朱棣赫然站起,来到大殿中央,朝着朱元璋拱拱手,掷地有声的道:“儿臣乃燕王,誓死守卫燕赵大地,若不能佑护百姓,愧对燕王之名!”

    朱元璋点点头,赞道:“好,咱们大明的儿郎,就应该有如此气魄!”

    朱棣坐下后,大殿中的这些文臣武将们都开始表心态。

    气氛越来越热烈。

    朱元璋道:“此番劝君勇杀敌,朝廷定然不吝赏赐,愿诸位,能击破敌军,扬大明国威于大漠。”

    ……

    后半夜,燕王府书房灯火通亮,朱元璋,朱棣,陈松以及一些当地的武将齐聚。

    一张北平以及辽东的地图挂在书房中央。

    朱棣站在地图的前面,指着地图上的某些地点,说道:“根据现在的消息来看,也速迭儿率领十万大军囤积在北平西北方向的满套儿和哈当等地,在北平东北方向的哈喇河套之地,也有兵马囤积。

    山海关外,也囤积着大量的兵马。纳哈出野心勃勃,对山海关虎视眈眈……

    最近这段时间,出现在边墙外面的敌军探马数量数不胜数……

    除过这些兵马之外,开平卫附近也有鞑子兵马。

    ……”

    朱元璋站在地图前,认认真真的看着朱棣指着的几个点。

    根据这几个点来看,鞑子的这些兵马就像是一个铁钳一样,朝着边墙而来。

    密云后卫直面草原,边墙突出草原,看着架势,这些兵马似乎想要绕过密云后卫。

    可要是绕过密云后卫,那势必会遭到双方明军夹击。

    也速迭儿不是傻子,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也速迭儿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恐怕还要进一步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