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速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卫国从雪豹开始 > 124 风雨前夕

124 风雨前夕

    有些话不能乱说,就算是当着桂永清,宋希濂,杜光亭等人的面也不可乱说。

    三人离开之后,只剩下周卫国与张治中二人。

    师徒二人在训练场的边缘肩并着肩走着,随意的聊着些天。

    要说张治中,桂永清,宋希濂,杜光亭四人之中,谁对周卫国了解最多,自然是张治中这个做老师的。

    关系最近者也莫过于张治中对周卫国。

    回国之后,周卫国曾打谈到消息,在自己离开之后,也正是张治中暗中派人保护的萧雅。

    所以一直以来,周卫国视张治中为最敬重的师长。

    边缘性的话题结束,张治中突然问了一句,“卫国,方才宋希濂他们三人在时,你虽然也说了很多,可我总觉得你有欲言又止的成分,是不是还隐瞒了什么?”

    周卫国稍稍惊讶,没有想到张治中察言观色到了这种地步。

    “老师,有些话我的确不好说出来,更不知道该不该说,又对不对。”

    张治中笑了,停下脚步,望着自己的学生道:“纵然是方才不应该说,此刻也无所谓了,你我师生之间没什么忌讳,若是不说出来,我想你心底大概也不会痛快。”

    “是。”

    周卫国道:“老师,桂永清学长最后提到,如果上海爆发最终的战斗,我方预计投入部队将是三个德械师,外加教导总队,即中央军第九集团军所有精锐?”

    看着自己的学生毫不避讳的目光,张治中长叹了口气,说道:“卫国,其实你把目光点放在上海,与参谋部是想到一块儿去了。

    上海这块地方太重要了,据可靠消息,日军四大师团已经露出向上海靠拢的趋势。

    他们的野心是什么,昭然若揭。

    校长对此也一直是忧心忡忡,到今年年底,一直在不断调集部队,于上海与南京的沿途一路布防。

    校长在担忧什么咱们一清二楚,正是怕上海有失,进而威胁到首都南京。

    所以一旦对上海用兵,中央军精锐会尽出,包括教导总队与三个德械师,这也是校长曾暗示过我的事情。”

    对于自己的学生,张治中没有隐瞒什么。

    他说完这番话之后,便注意到周卫国在眉头紧蹙中沉默了。

    “卫国,你似乎在担心什么?”

    “难道老师就不担心这场战争?”

    “既来之,则安之,当有谨慎之心,亦不能失锐意进取之意,这一点我倒是欣赏桂永清的豪气,我中央军第九集团军精锐尽在,上海无虞也!”

    周卫国长舒了口气,他倒是也想提气,若非有前世的记忆,他自然会随着张治中的这番话生出冲天的豪气来,可现在有的却只是无奈。

    “老师,有些话卫国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是。”

    周卫国沉思了片刻,整顿过措辞,说道:“中央军的三支德械师,是冯拉特将军在华努力数年的心血与结晶。

    从装备上讲,德械师采用德国进口全套轻武器,性能几乎可以与德军持平,同时还有大口径重炮团团的支援,从这一点上讲,德械师即便是比起装备精良的日军来说也不逞多让。”

    张治中点了点头,示意周卫国继续,他不明白周卫国说这番话究竟是何意思。

    周卫国继续道:“德械师装备了德式装备,并按照德国顾问的建议整编,接受德军事顾问的系统训练与指导。”

    “如此说来,不管是装备还是训练,德械师似乎都成功到令人无可挑剔,学生也可以理解外界自我夸大的传言了,说什么一支中央军精锐德械师甚至能够抵得上日军一个师团的说法。”

    “可在学生看来,这些传言太过愚蠢,或许真实的情况会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周卫国的坦言让张治中的神色变得凝重,“你似乎并不看好德械师?”

    “老师,这些话学生本不想说,可这些士兵都是我中华大好男儿,都是我周卫国的同胞兄弟,我真的做不到袖手旁观,闭口不言。”

    “不错,改革军制,编练新军,协定防务,筹措军火,国防改革方针提出以来,我中国军队的面貌的确是焕然一新。”

    “特别是德械师,在德国顾问的训练与指导下,再配备以精良的德式武器,他们当得起中央军王牌精锐的美誉。”

    “可在学生看来,这不过是噱头,一无是处的噱头,冯拉特将军等德军事顾问的确对中国的国防倾注了心血,在训练上更是不遗余力,但他们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什么错误?”张治中皱着眉头问道。

    周卫国斩钉截铁道:“他们最大的错误便是,重装备,改训练,却偏偏轻视了战术!他们只是一心想着淘汰我们落后的装备,换上他们的精锐德制武器,打造出一支令行禁止的新军,却一直忽略了军官们对先进战术理念的学习。”

    “再加上我们在武器落后上的无奈沉积了太久,就像是从来不曾拥有过重炮的部队,当他们突然被装备上大量重炮的时候,他们难道还会有多余的心思,去考虑如何运用更加精妙的战术,来使这些重炮发挥更大的威力吗?”

    “不,他们不会,他们只会满心沉浸在重炮轰鸣的那种激动人心之中,用最落后的战术来使用这些武器。”

    “这也正是学生最担心的地方。”

    “这段时间以来,学生也听闻过一些底层军官们的战术思想,其中听闻最多的竟是以人海战术为主,企图利用手上的优势装备去碾压对方,难不成他们以为与日军作战,还像是剿匪时那样粗鲁吗?”

    “欧洲大战后期,德军面对壕堑战的僵局,早已摒弃了步兵集团冲击的老掉牙战法,率先发展出精锐突击队穿插、工兵爆破突击等战术,后来又出现了坦克作战,直接打破了这一僵局。”

    “可反观我们的底层军官们的普遍战术思想,与人家相比竟是落后至此,卫国不能不为之心痛、担忧!”

    话说到这里,张治中终于明白周卫国在担心什么了。

    他拍了拍周卫国的肩膀,转身望着远处苍茫的天空,沉声道:“卫国,你担心的又何尝不是我所担心,这也是黄埔军校出现的最大缘由,但留给我们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从落后迂腐的旧军阀向新军的转换过程,绝非是朝夕就可以完成。所以纵然德械师有太多不足之处,他终究也是中央军最精锐的部队,中日首战若是打响,德械师奔赴战场,当仁不让!”

    周卫国道:“老师说的是,但学生另有担忧。”

    “你说。”

    “学生希望,今日的话除去老师之外,再无旁人知晓。”

    “这我自然知道利害。”

    “是”,周卫国舒了口气,一字一顿道:“上海的战略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与中国与日本来说都是不可丢失的要地,所以双方若是在此开战,一定会鼓足了力气相争,战争的规模也会因此不断扩大,甚至最终抵达双方都不曾预料的局面。”

    “首战爆发,又是如此大规模的战役,但凡是有血性,有能力的中国军官,只怕都会奔赴这场战役。”

    “若是只着于眼前考虑,这自然是好事,有这些热血报国的军人们在,不管这场战役最终是胜是负,他都将打出我们中华抵御外辱的决心和魄力。”

    “可如果从长远来看,却未必是好事。”

    张治中愣然道:“为何这么说?”

    周卫国道:“学生可以断言,中日之战必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鏖战,而绝非短时间内可以结束,这就又进入了学生说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