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速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宣德大帝 > 第三百四十四章 工业与农业

第三百四十四章 工业与农业

进步中有了长足的进步。

    直到现在我们学会了用曲辕犁翻耕,用耧车播种,用锄头除草,用镰刀收割。难道这些工具就没有改进的空间了吗?

    不见得吧!在朕看来还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只有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没有我们做不到的事。”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皇帝非常热衷于工匠之事,并且认为未来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工匠的力量。但是唐三任也好,程芦山也罢,他们这些见证了皇帝这些年的决定没有一个是错误的。他们对皇帝有一种盲目的信任,放在后世就是狂粉丝心理。

    即使是强奸犯,在狂粉丝眼里也是没有罪的。这种无脑崇拜其实是最要不得的,不过对于朱瞻基推行新政来说却是非常的有用。

    “陛下,工业真有这么大的作用吗?”

    “季重!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说别的季重不知道,纺织机械你可是亲眼所见,经过改进的纺纱机效率增加了多少。

    现在每一个纺纱机上是两个纱锭,效率就增加了一倍。若是同时纺四个纱锭,以后还可能造出八个、十六个纱锭或者更多的纺纱机,效率会提高多少季重想过没有。

    增加了效率之后,还意味着产品成本的降低,成本降低之后,布匹的价格就会降下来,老百姓花一样的价钱能够买到更多的布匹,这就意味着老百姓能够做出更多的衣裳,这可是惠及万民的大事。

    这就是工业发展的好处,更进一步的说,我们生产出来的商品还可以出海卖到海外,用工业品的价格换取海外的粮食、矿石、以及各种工业需要的初级产品。

    你想想这其中的利润有多少,这些利润完全可以转化成大明发展的动力。国家的最大作用就是在发展国力的同时还能惠及民生,只有百姓真心拥护这个国家,这个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臣明白了,实学就是发展工业最佳学说,陛下是打算用实学打造出一个工业的新的利益集团,用于对抗儒学的利益集团。也就是工业学说与农业学说的对抗,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不断将原本属于儒学的农业人口不断的抽离土地,使得儒学的根基越来越薄弱。

    这些被抽离的人口,迁徙到海外儒学无法利用,加入工厂之后,便成了工业人口,当他们在发现做工居然会比种地生活的更好,他们就会天然成为工业的支持者。

    不过陛下有没有想过,工厂主他们开工厂是为了利润,一两银子能雇佣一个人,他们绝对不会多出一文钱。

    陛下如何保证这些工厂主能够保证工人的利益,若是工厂主为了利益刻意压榨工人的利益,有组织的工人揭竿而起所造成的破坏可比散漫的农民大的多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历史的必然,朝廷与官府要的是制定保证工人正常生活水平的薪资标准,任何低于这个标准使用工人的工厂主都会受到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