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速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宣德大帝 > 第三百四十九章 见闻

第三百四十九章 见闻

钱也落不到他的口袋。

    人家交了十文的税,你不可能给人家开九文的税票,再说这税票到桥的对面,还要再查验一次,票面钱数与车马对的上才能放行,不然就会追究收税小吏的责任。

    况钟现在想不明白的是,若是两边的小吏互相勾结进行克扣税款,要如何制衡。

    带着这个疑惑,况钟主仆二人牵着小毛驴过了税卡,负责核查的小吏收走了况钟手上黄色的票据,只剩下一张蓝色的票据作为交税凭证。

    顺着官道越往房山方向走,就越繁华,官道两旁的房屋已经看不到土坯茅草屋,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的青砖瓦房。

    很明显这些房屋在建筑的时候是有着合理的规划,两排房屋中间留有足够车马通行的街道,可是况钟看着这整齐干净的村落,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老仆的一句话点醒了况钟:“老爷!若是老朽能生在这样的村庄,每天含饴弄孙,哪怕就活一年也值了。”

    孩子!没错!这村子怎么没有嬉闹玩耍的孩子,他们的孩子去了哪里?

    “走!我们找个地方吃点东西,歇歇脚再走!”

    几乎每个挨着官道的村子,官道两边都有不少铺面,一些心思灵活的村民即使没有铺面,也会在官道两旁摆出自家的土特产,供来往的客旅选择购买。

    主仆二人选择了一家比较干净的小馆子,小馆子是夫妻店,浑家在前面跑堂招呼客人,男人在后厨收拾吃食。

    主仆二人要一盘卤鸭肉,配上一份儿鸭血粉丝汤,配上二两高粱烧,乡野味浓郁。

    可惜现在刚开春,野地里的荠菜、苦菜、蒲公英等野菜还没长出来,不然更加的野趣十足。

    妇人上菜的时候,况钟借机问道:“大姐!小店生意怎么样?”

    “还算不错,比种田的收入要好一些,这两年我房山百姓普遍都日子好过起来,外乡的客人也愿意来我们这里做生意的,人多了生意就好做了。”

    “某家路过几个村子,怎么看不到村子里孩子们?”

    “客人是外乡人,第一次来我房山吧?”

    “大姐好眼力,某是江西布政使司靖安县人,听说房山乃是我大明最富裕的州。前来房山游历!”

    “这就难怪了,我房山与大明任何地方都不一样。您刚才说的大街上看不到孩子,那是因为整个房山的大一点孩子都去学堂读书了。”

    “读书?”况钟有些惊讶,房山这是要让所有老百姓的子弟都读书啊!房山百姓都这么富裕了吗

    “是啊!只要满八岁的孩子,不管是男娃娃还是女娃娃都必须要去学堂读书,读三年书之后,就要参加考试,若是考试过关,就继续读书,若是考试成绩不好就回家跟着父母做事。”

    “这样都让孩子去学堂读书,家贫的人家能够承担的起孩子的束脩与笔墨纸砚的费用吗?”

    “孩子读书不要钱,父母若是不送孩子去读书,还是被官府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