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速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宣德大帝 > 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要山东

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要山东

兖州的士绅是好的,不然怎么解释为何兖州的百姓造反了。这造反之地若是发生在其他边鄙之地,他们还能讲出一个边鄙之民,不通教化,不知礼义廉耻。

    然而在圣人之地,每天都沐浴在圣人之光下,百姓依然被逼得揭竿而起,再说什么儒家有教化之功,那就是彻头彻尾的自己打脸。

    “陛下!臣不敢替家乡的父老求情,但是其他地方的百姓是无辜的,还请陛下开恩,赶紧出兵将叛乱控制在一州之地,还百姓一个安宁之天下。”

    “你们呢?都是什么意思?”

    “臣等无能,请陛下出兵平乱!”

    “朕出兵也可以,不过山东要完全交给朕,你们转告山东的士绅,要么让他们伸着脖子等候白莲妖人的宰杀,要么就接受朕的安排。”

    群臣一听皇帝要山东,脸一下子就垮了下来,大家都知道皇帝要是掌控山东,就会如同房山、天津、上海的士绅一样,被皇帝的新政挤垮。

    文官们也想着把施政的权力交给皇帝,前提是现在的政治格局不变。尽管皇帝的新政只在几个很小的点上进行推进,还事不了避免的触及到了士绅的利益。

    首先就是劳动力的争夺,皇帝不惜余力的赈济流民,目的就是要控制劳动力。这些流民本是各个乡村劳动的主力,如果没有锦衣卫的宣传,这些流民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选择做流民的。

    可是在锦衣卫的引导下,这些百姓一旦被士绅算计失去土地,很多人就选择了跟随锦衣卫的引导,向着海边流动。

    士绅们剥夺了百姓的土地,可不是只为了获得土地,光有土地没有人耕种,那就是一块没有任何价值的荒地。

    士绅控制土地的目的是把老百姓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为他们耕种获取利益。

    然而新政辐射的地区,老百姓已经不再佃租地主的土地,而是选择进入工厂做工,每天只要干够一天活,就有钱到手,比起种地来说旱涝保收。

    综合算下来比佃租地主的土地获得的收益要高上不少,傻子才会放着更挣钱的地方不去,而干又受苦又不挣钱的活计。

    工业区对周边人口产生的虹吸效应,让周边的士绅大户苦不堪言,可是却又无可奈何,他们不是没想到闹事对工业区施加压力,可是没有百姓的支持,士绅才有多少人,根本就形不成规模效应。

    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士绅们只好降低地租与工业区争夺人口,这样一来士绅的利益就会大损,这些人喜欢就怪了。

    皇帝提出山东完全归皇帝掌管,毫无疑问就是要在山东推行新政,这是要把士绅逼死的节奏啊!

    “陛下三思啊!贸然将山东纳入新政,会引起百姓强烈的不满,叛乱平息后的山东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大动干戈啊!”张本还在做着最后的挣扎。

    “百姓为何会不满,张尚书可以给朕讲一讲百姓的不满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