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速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宣德大帝 > 第三百八十八章 制约制度

第三百八十八章 制约制度

法不依,案件的判决完全根据不同人定不同之罪。权贵之人杀人犯法,执法部门可敢秉公执法?

    没有一个公正法制秩序,官员们会认为只要站队没有问题,背后有后台,就算是贪腐也不是什么大事。

    这些都是小节,就算是现在被抓,他们也不认为是贪腐出了问题,而是认为他们站错了队,现在是政治清洗。

    法制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是都察院做为律法审核监督的部门,要承担起大明律法的执行情况监督的责任。

    你感觉困惑是因为你觉得自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对他们这些人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如果你完全的站在执法者的角度查案,就不会再有这样的困惑,这些人不过是普通的贪污罪犯。

    他们犯了什么罪,该判什么罪行,完全交给律法来定罪,若是律法不清楚,那就说明我大明的《大明律》还不完善,那就想办法继续完善律法。

    朱瞻基对于律法并不熟悉,也不敢提出什么建议,这些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他这个皇帝只要把好最后审核的关就好。

    给于谦的回复朱瞻基以信件的方式发给于谦,这对于于谦来说是莫大的鼓励,皇帝在信中不光是批判儒家的虚伪性,更是告诉他接下来该怎么做。

    不管牵涉到多少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罪犯,对于罪犯有什么可同情的,当初贪下第一文钱的时候,就应该想到被抓获的后果。

    至于这样大量的抓人所产生的后果那就不是他这个执法者所考虑的,他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将这些仓场大案的涉案人员全部清查出来,确保没有漏网之鱼。

    通州仓场案在皇帝支持下,一直在不断的深挖下去,随着官员的级别越来越高,杨士奇有些扛不住了,每天都有各级的官员来找他求情,希望能够停止对贪腐人员的清查。

    杨士奇也没想到让于谦清查京畿州县官员的操守问题,居然扯出如此大案。杨士奇倒是不担心这些官员能够翻出什么大浪来,而是担心,大量的官员被抓,朝堂与京畿之地官员为之一空,他上哪去找这么多合格的官员顶上去。

    皇帝却对此毫不担心,并且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借着京城官员大换血的机会,杨荣等人又被皇帝带走,杨士奇完全可以在关键位置上安插他的门生故吏。

    杨士奇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的门生故吏与现在被抓之人没什么两样,仓场那个地方就是个放屁油裤裆的地方,谁去了那个地方,都会忍不住伸手往自己的怀里捞钱。

    自从杨士奇投靠了皇帝,便清楚了皇帝的野心,在皇帝的心里,现在朝廷上下的官员都是皇帝新政潜在的敌人,现在能消灭一些,将来的阻力就小一些。

    皇帝的全民纳税新政不可避免的要得罪天下所有的士绅官员,除了皇帝陛下的死忠,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为了皇帝割自己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