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速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宣德大帝 > 第四百五十二章 医疗卫生

第四百五十二章 医疗卫生

    “臣明白,臣会对得住陛下这份信重的!”

    “好!朕相信你!范安拿着朕的牌子送董大人出宫!”

    ······

    ——————————

    第二天,朱瞻基将王安国传进乾清宫,皇帝传召让王安国心里咯噔一下,若是一般人有病情,只要传召普通太医就可以了,可是这样直接点名让他去,后宫肯定有贵人有恙。

    在皇宫当差看似清贵,实际上却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当差,给普通宫人看病还好,若是给贵人看病,看好了是本分,看不好一不留神脑袋就得搬家。

    跟着前来传旨的小宦官背着药箱急匆匆的赶往乾清宫,一路上都在猜想是哪个贵人生病了,就这样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乾清宫。

    一进门就见皇帝好端端的坐在御书案后,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不是皇帝危险性就小了一半。

    跪倒在地,放下药箱叩首行礼道:“臣王安国叩见陛下!”

    “免礼!王院使请起,范安给王院使搬个锦墩,这么大年龄了哪能站得住!”

    “谢陛下体恤!”王安国站起身来再次躬身行礼。

    站在御书案旁边的范安应了一声,很快便将锦墩给王安国搬了过来,扶着王安国坐下。看到王安国坐稳后,朱瞻基继续说道:“把你叫过来是有一件大事要跟你说,首先要恭喜你升官了!”

    王安国一脸懵逼,自己这个太医院使已经是郎中的最高职位,还能怎么升?

    “陛下!何出此言?”王安国第一反应是皇帝这是在戏弄他,不禁反问道。

    “哈!哈!哈!”朱瞻基大笑道:“今天刚刚开完会议,中枢进行改制,太医院升级为医疗卫生部,成为朝廷十六部之一!

    而你王安国就是大明医疗卫生部首任尚书,你的左右院判就是左右侍郎!”

    王安国脑子晕乎乎的,以为自己这是在做梦,什么时候被称作中九流的医者能当二品大员了,这不是在做梦吧!他狠狠的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钻心的疼痛传入脑海,证明这不是在做梦。

    “陛下说的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朕会拿国家大事开玩笑吗?”朱瞻基表情严肃起来,这也难怪王安国难以相信,就算是当世数一数二的名医,也不可能登上二品高位,更何况王安国并不是什么大名医,不过是仰仗家学渊源而已。

    “臣谢陛下隆恩!”王安国在锦墩上坐不住了,再次跪倒在地,五六十岁的人顶着一头白发不住的给皇帝叩头。

    “范安!快把王院使扶起来!”

    “是!”

    没等范安过来,王安国自己麻利的爬了起来,躬身说道:“可有要让臣效劳之事,臣万死不辞!”

    “说起来这事对你们医家来说是件好事,朕准备在全天下开办官家医院,让天下百姓都能看得起病。不过今后你们肩上的担子可就重了,而且你们的家学也要贡献出来,传授更多的有志于此道者。”

    学医的跟其他手艺人不同,学医者并不藏私,只要有人愿意学这门学问,有这个天赋,都是愿意倾囊相授。不然他们也不会把自己毕生所学写成医书,就是为了自己的学问不会失传。他们藏私的是一些秘方,这些秘方都是好几代人总结出来的独门配方,全靠着这个方子挣钱养家呢。

    后世的同仁堂为何屹立百年不倒,就是因为人家手里有秘方,云南白药也是同样的道理。

    “陛下打算让臣做什么?只要臣能办到的就一定去办!”

    “王安国!首先朕跟你说一下医疗卫生部的主要职责,为什么要叫医疗卫生部,那是因为我们常说病从口入,吃了不洁净的东西就可能生病。

    医疗卫生部要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治病的医,一个是防治病的卫生。你们的职责是一方面开办医院救死扶伤,一方面宣传讲卫生、树新风的活动。

    尤其是对传染病的防治,朕听说江南多水的地方,百姓容易得大肚子病,这个病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们要认真的研究,还有天花、鼠疫、伤寒、疟疾等等的传染病防治都是你们的职责范围,权力大了,责任也相应的增加。”

    “陛下!这个看病臣和所有的医生都会,可是这个宣传臣不会啊!”

    “朕没让你们去宣传,可是你们得说清楚为什么要讲卫生,你们要用生动的语言让老百姓明白,不讲卫生就容易得病,比如生水不能喝,喝了容易闹肚子等等!”

    “那臣现在要干什么?”

    朱瞻基有些无奈,这些技术官僚还是不太适合当官,这要是文官绝对不会这么问,他们会说臣回去写个奏疏呈上来请陛下过目,若是不妥再请陛下指正。

    不过这专业的岗位必须要用专业的人才,朱瞻基耐心的给他讲解道:“你们首先要在京城开一家大型的官办医院,要有全部的科目。同时面向全国招募医生,慢慢向着全国推广官医院,最低要求是每个府城要有两家官办医院,每个县城要有一座官办医院。

    所有的医生要定期下乡巡诊,为贫苦百姓诊治,不能让医疗资源全部都集中在城里,而乡下百姓连个看病的地方都没有。”

    “臣记住了,陛下还有什么吩咐?”

    朱瞻基彻底的无语了,真不知道让这个王安国做这医疗卫生部的首任尚书到底是对还是错。强忍着心中的不适,朱瞻基说道:“你还要抽调精干的力量招募大明所有有志于学医的年轻人办一个医学堂,为大明培养医生的后备力量。

    同时医院多了,你想过没有药材怎么解决,不能病人来看病医院里连药都没有,而且对于普通百姓医院的药房要倾向于那些便宜一些的药材,若是达官贵人那就随便开了,反正他们不差钱,怎么经营医院不用朕来教你吧?”

    “臣明白了,回去之后臣就抓紧将医疗卫生部的架子搭起来,好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

    “你现在可有什么思路?”

    “臣掌总,打算让左右院判一个负责医疗,一个负责卫生。医疗下辖医院、药材、二司,卫生下辖卫生健康、预防传染二司。

    如此一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责任明确,做不好差事,打板子也能排除互相推诿塞责。”

    朱瞻基听完点了点头,粗略之下这样的组织架构还是够用的,以后有问题之后再进行改进。不过朱瞻基却发现没有管理学堂的机构,便问道:“你把学堂放在哪个司下?”

    “臣以为学堂出来的医学生都要进入医院,就让医院司进行管理如何”

    “暂时可以如此,不过以后学堂多了,就必须要单独成立学院司进行管理,没有专门的负责人,学堂的建设得不到重视。”

    “是!臣明白了!”

    “好!既然如此,那你就回去准备吧,将详细过程写成奏疏给朕递上来。”

    “是!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