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速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宣德大帝 > 第四百六十三章 宴请周忱

第四百六十三章 宴请周忱

不治本的做法,因为土地的产出并不会变多,从事非农业营生之人便成了单纯的粮食消耗者。只要不能提高粮食的总产量,人地矛盾就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

    “陛下!您是不是认为即使如我们现在这样大力发展工商业、发展贸易、迁徙人口,依然挡不住有一天社会秩序的崩塌?”周忱感觉皇帝似乎有些悲观。

    “恂如!工业也不是万能的,贸易更是如此,有些东西不是我们想买就能买得到的,比如粮食,现在是南洋各个小国粮食富裕,可以向我们出口,一旦他们自己的粮食都不够用的时候,我们还能买到粮食吗?

    别忘了我们人口增长的同时,他们的人口也在不断增长,在没有战争消耗的情况下,人口总是会不断增长的。土地兼并也是大势所趋,就如太史公书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逐利是人之本性。

    儒家的虚伪就在于,既要逐利还要耻于言利,这样矛盾扭曲的思想,才是儒家越来越僵化的根本原因。

    想要改变兴亡周期率,确保华夏一直能够强盛下去,那就要不断的超越自我,一方面超越我们儒家的理论基础,儒家毕竟是存在于华夏两千年经久不衰的学问,这么长的时间屹立不倒,肯定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学问,我们要做的是摒弃儒学中一些故步自封的理论,改良儒学使其能够助力华夏的发展。

    通过改良儒学,让其他实学能够在大明蓬勃发展,并给予实学更高的社会地位,这也是朕强调一些部门必须是专业学科出身。只有实学得到尊重,让钻研实学之人活的有尊严、有地位,社会的进步实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绝对不是儒家一句奇技淫巧就能概括的。

    当工业和实学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一定会催生一场农业大变革,机械取代人力耕作会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只有大农场形式才能催生这种机械耕作,小农经济没有机械耕作的土壤。

    基于这一点,你在奏疏中所提到的将官田均分给普通百姓,朕是不同意的,均分土地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用不了多少年,这土地该被兼并还是一样被兼并,江南的官田同样要按照千亩左右的规模进行拍卖,原本佃租土地的百姓,你那上海工业区不是缺人吗?这可是现成的人手。

    明年江南土地改革的担子可就全压在了你的肩上,一旦开始推行新政,江南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想着要你的命。你南下的时候,朕会安排石亨率领一个协的羽林军为你保驾护航。

    到时候山东政务学堂的毕业生,也任你挑选。遇到阻力之后要想办法找到他们的弱点,而不是跟他们对着强干,这样容易激化矛盾。

    你要知道,一些投献土地的百姓新政对他们也是造成损害的,这些人将是被士绅大户推出来反对新政的主力,要想办法分化这一批人。”

    周忱静静的听着皇帝的嘱咐,这才明白自己的奏疏皇帝并没有给自己回复的原因。皇帝这样当面给他解释不同意分给百姓的原因,是给了最大的面子。

    对于新政的要领,这些年周忱可没闲着,皇帝在山东的推行新政的方法那也是看的明明白白,他也知道山东推行新政借助了造反的推波助澜,要比在江南各地容易的多。

    不过皇帝在山东的新政那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有很多从来没有遇到的问题发生。整个山东新政推行下来足足用了两三年的时间,这才基本完成。

    南北直隶与闽浙的新政推行肯定不能这么慢的速度进行铺开,如今已经是宣德八年底,周忱能够感觉的到皇帝的迫切性,他不知道皇帝在担心什么。

    可是朱瞻基却清楚的知道自己在担心什么,明年就是宣德九年,再过一年的时间,按照历史上的那个节点,自己已经距离死亡越来越近。

    他要在自己‘驾崩’之前将这一切布置好,未来朱祁钰登基之后,就能按部就班的按照既有的步调前进,即使有所反复,新政条件下,新的利益集团已经慢慢崛起,肯定不会甘于就这样被儒家欺压。

    可是这些话他却不能跟任何人讲,不然人家会认为他是神经病,登基之后为了控制自己的体重和提高自己的免疫能力,朱瞻基刻意加强了锻炼以及保证饮食健康。

    虽然说皇帝的寿命普遍不高,但是三十多岁就挂掉的皇帝也算是短命鬼了。只要熬过宣德十年这个坎儿,自己就算改变了原本的历史。

    至于自己能活多少年已经不再重要,只要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尽量将大明的未来布局好就好。明年开始,朱祁钰的教育也应该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了。

    君臣二人一顿饭吃了很长时间,谈了很多关于新政的问题,朱瞻基本身就有很高的人格魅力,再配合着拥有后世平等的思想,让与皇帝长时间没有见面的周忱丝毫没有感觉到拘束的感觉,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相识时的那个茶楼。

    天色不早,带着几分酒意的周忱起身告退,出宫之后回到自己落脚的客栈,斜靠在榻上想着与皇帝相谈甚欢的过程,嘴角不由轻轻向上,一抹笑容挂在了脸上。

    这时候门外传来了脚步声,就听一个声音喊道:“周恂如,赶紧出来迎接贵客!”

    周忱一听声音便知道这是唐三任,赶紧打开房门出来迎接,只见门外唐三任、王仲义、李擎、郭宜林,还有胡元澄和儿子黎叔林都站在门外。

    顿时惊喜万分,赶紧招呼着众人进门,却被唐三任一把扯住袖子说道:“你周恂如在皇帝那里吃了酒,我等兄弟为了等你可是水米未进呢,你说怎么办吧?”

    “诸位稍等片刻,某收拾一下,今天忱做东,我们兄弟不醉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