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速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真桃花石帝国 > 第三十八章 慕容伏允

第三十八章 慕容伏允

也是迁到大唐吐谷浑王族的后裔,几年前的大唐明经、明法、明算三科进士!

    按说像这样的大才,应该留在长安历练才是,不过他却主动来到云中郡,从录事参军干起,先后担任过推官、掌书记,目下则是云中郡的判官!

    今年三十岁的他是前河南尹、后来的大燕宰相达奚珣的女婿,前面说过,吐谷浑王国在灭亡之前有四大部落,慕容、赫连、白、达奚,他作为慕容王族后裔,又成了达奚珣的女婿,若说前吐谷浑人之间没有勾连那是不可能的。

    他参考的科举,明经不用说了,真正让他受用的还是明法、明算,其实这两门远比明经适用,于是自从来到云中郡后,他以鲜卑人的后裔身份从容游走于汉人、胡人之间,在该郡的威望还在历任刺史之上。

    在高秀岩跟着安禄山叛乱后,慕容伏允一度准备南逃的,不过随着他的岳父达奚珣投降叛军,他便知晓自己这一生无论如何也洗刷不清了,干脆主动投靠了高秀岩,这自然让高秀岩大喜过望,之后一应政务几乎都是慕容伏允在打理。

    而慕容伏允能够在大同军附近的牧场里有些威望,自然不是因为他是三科进士出身,而是因为他是慕容吐谷浑王族之后!

    在孙秀荣第一次东进霫部之时,曾经大破迁到河套以南的拓跋部、赫连部,并杀死了拓跋部大酋之子拓跋朝光、赫连部酋长赫连隗。

    无论是拓跋部,还是赫连部,都是很小的部落,哪里经受得了如此打击?

    此时,一同迁到河套附近的党项羌、吐谷浑部落还有很多,拓跋部、赫连部并没有显示出高人一等的模样,之后他们的部落便不断受到其它部落的压迫,最后整个拓跋部都迁到了大同!

    十余年过去之后,云中拓跋部已经是一个丁口超过万户的大部了,自然也成了高秀岩依仗的对象。

    其中,拓跋朝光的儿子拓跋乾晖如今是高秀岩麾下的游奕使,是他手下头号猛将,年仅二十岁的他在大同一带也有“万夫不当之勇”的称号。

    而拓跋朝光的堂弟拓跋乞梅则成了整个拓跋部的大酋。

    剩余诸部中,则以吐谷浑人最多,其中赫连部、达奚部、白部都有,但三部丁口加起来也没有拓跋部多,于是出自吐谷浑王族的慕容伏允便隐隐成了吐谷浑诸部的首领。

    这才是慕容伏允在大同一直受到重用的最主要原因,没有之一。

    高秀岩想要在党项人、吐谷浑人之间取得平衡,就只能重用慕容伏允。

    春节刚过,三十岁的慕容伏允有些魂不守舍地走在通往刺史府的街面上,他的周围簇拥着一些人,都是他的家丁,全部从周围吐谷浑诸部里拣拔出来的,或者说是诸部主动让族里最聪慧、勇猛的子弟前来投靠在他门下更妥当一些。

    与寻常进士出身的佩戴长剑不同,慕容伏允身旁却挂着一口横刀,还是一柄双手横刀,显示了他并不仅仅是一个文人出身的判官那么简单。

    慕容伏允身材修长,面容清瘦,留着三缕短须,他走路时依旧挺拔矫健,但他满面的愁容依旧遮盖不住。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他将作为大唐一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文官消失于茫茫人海,连史书也不会记上一笔,但眼下的情形却不同了。

    后世,白部的白义诚、赫连部的赫连铎依托大同与沙陀人李克用厮杀多年,那要等到百年后了,但眼下的情形又不同,由于拓跋朝光、赫连隗的突然死亡,大量拓跋部、赫连部牧户迁到大同,大同的历史轨迹早就面目全非。

    新的白义诚、赫连铎可能要提前面世了。

    眼下慕容伏允正在想着的正是此事。

    “风云际会,此其谓呼?”

    没多久,刺史府就到了,看着府邸大门口那高悬的黑底白字大牌匾,慕容伏允不禁喃喃自语了一句。

    而在刺史府里,自从跟着安禄山叛乱之后,为了依托刺史府管控全城,高秀岩将刺史府正中间的院墙加高到三层,上面两层都是木制的建筑,眼下是整个大同城最高的建筑物,最上面可以管窥城池全貌。

    就在慕容伏允朝着府邸走来时,最上面也站着两人,正盯着慕容伏允看。

    两人身形差不多,都是武将打扮,不过一人似乎全身上下都是由紧绷的肌肉组成,就像一杆挺拔的标枪那样肃立于上,面容冷峻,带着深深的寒意。

    其旁边一人面容英俊,但其神色却显示了他多半是一个酒色缠身之人。

    那挺拔者叫拓跋乾晖,正是被孙秀荣杀死的党项羌大酋拓跋朝光独子,眼下是高秀岩的游奕使兼亲卫头目,拓跋乾晖还是高秀岩的女婿,兼任其亲卫头目自然也是应有之意。

    而他身旁那三十多岁的人则是高秀岩膝下八个儿子中据说最有出息的第三子。

    高霖,大同军都虞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