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速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覆秦从计划开始 > 第二百九十七章那就让我们父子问鼎世界之巅

第二百九十七章那就让我们父子问鼎世界之巅

。”

    “人,生来皆苦,并不是说,吃饱穿暖,没有战争,就一定会过得幸福美满。”

    听到这话,嬴政微微一愣,有些不解的问:“既然不愁吃穿,没有战争,那百姓苦在何处?”

    “苦在受制于人!”

    赵昆想都没想的答道。

    在他看来,每个时代的百姓,都有自己的苦楚。

    就算是后世的和平年代,百姓依然很苦。只不过,苦的方式不一样罢了。

    古人苦于战争,苦于吃穿。

    后人苦于封锁,苦于受制。

    无数高新技术,被外国层层封锁,想要发展,难如登天。

    “受制于人?”嬴政眯眼:“何人敢制肘我大秦百姓?”

    “义父可曾记得,我给义父说过,大秦并非世界的中心,在大秦之外,还有无数国家,当它们的发展,凌驾于我们之上时,我们便会被它们制肘!”

    赵昆神色郑重的道。

    “来自外部的制肘么”嬴政默念,缓缓点头:“如此说来,百姓之苦,无处不在。”

    “百姓之苦,确实无处不在,有的苦于身,有的苦于心”

    “但是。”说着,忽又话锋一转,接着道:“攘外必先安内,只有解决了内部矛盾,才能冲破层层制肘,问鼎世界之巅!”

    听到这话,嬴政精神一振,喉咙不由上下滚动。

    之前与赵昆共谋大业,主要是复仇赵高,解决大秦的问题,可现在,他忽然觉得,自己的格局似乎小了。

    自己做了三十多年的大秦之主,可从未企及世界之巅,如今有机会,何不尝试一下?

    想了想,嬴政忽然开怀大笑:“好,那就让我们父子问鼎世界之巅!”

    与此同时,另一边,咸阳。

    始皇东巡的车队,缓缓驶回咸阳,沿途的百姓夹道欢迎。

    虽然人山人海,但毫无欢庆的气氛。

    每个人低头不语,默默目送车队前行,看起来,十分怪异。

    马车上,胡亥朝赵高小声问道:“老师,我们真的要这样做吗?”

    “陛下失踪数月,想来已经甍难!”

    见胡亥一脸担忧,赵高色厉内荏的道:“长公子扶苏,上将军蒙恬,已经起了疑心,虽然陛下给黎安君留了一道诏书,但黎安君生死不明;

    现在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是扶苏,届时,扶苏回咸阳做二世皇帝,公子还有立足之地?”

    听到这话,胡亥有些犹豫又有些彷徨,想了想,摇头道:“新政不分封,父皇封赏昆弟,本来就不合法,大哥乃父皇长子,自古长幼有序,大哥继承皇位,顺理成章。”

    “公子的本意是好的,但公子有没有想过,陛下失踪,天下权力在老奴,公子以及丞相手中?”

    赵高缓缓说道:“老奴本心,只为公子着想,公子愿做君,老奴鼎力相助,公子愿做臣,老奴生死相依。”

    “老师,就算大哥做二世皇帝,我们为何会牵扯生死?”胡亥诧异道。

    赵高正色道:“陛下失踪之事,我们早已知晓,若扶苏做二世皇帝,肯定会调查此事,我们知情不报,本就罪该万死!”

    “啊?”

    胡亥吓了一跳,怔怔看着赵高。

    赵高继续鼓噪道:“公子,你再想想,制人或受制于人,岂可同日而语?”

    “可是”

    胡亥蹙眉道:“废兄立弟,乃不义之举,不奉帝诏,是为不忠,不听父命,此乃不孝。不义,不忠,不孝之人,怕是天下难服!”

    “公子此言差矣!”

    赵高厉声低喝道。

    “老老师且说,胡亥聆听便是。”胡亥心惊肉跳道。

    “商汤无道,周王革命,天下称之为义。卫君弑父,载其史册,天下未曾斥其不孝。陛下虽然立诏,但并未言及长公子扶苏,其余皇子,又何来帝诏可奉?”

    赵高说着,神色肃穆的道:“公子深受陛下宠爱,陪伴东巡,可见陛下对公子寄予厚望,只要公子当机立断,老奴愿为公子谋划未来!”

    听到这话,胡亥有些惊讶,但很快又有些释然,感动的道:“老师身为一介老宦官,若非为了学生身后,何苦呕心沥血,是学生糊涂了!”

    见胡亥被自己说动,赵高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下去。

    就算他谋划了得,若没有胡亥配合,终究是一场空。

    沉吟了一下,赵高又嘱咐道:“马上就要回宫了,公子切记不可泄露东巡事宜,只需在寝宫,静候佳音!”

    “一切交由老师全权负责!”胡亥拱手一礼。

    “如此甚好。”

    赵高满意的点了点头。

    旬日之间,甘泉宫外,车水马龙。

    先是御史大夫冯劫,带着太医令与相关重臣奔赴甘泉宫,会同左廷尉张籍,老常奉胡毋敬,确立了国丧勘验。

    而后正式拜会两位丞相。

    冯去疾召集了东巡随行官吏,以及相关人等,在丞相府与国丧勘验人员朝会。

    对于始皇帝失踪之事,李斯做了详尽禀报,赵高和顿弱以始皇帝失踪最后面见之人的身份,禀报了嬴元曼设计毒杀始皇帝,围杀黎安君的诸般细节。

    赵高还补充说,嬴政失踪之前,曾立有遗诏,交由他保管。

    在写诏书前,嬴政留下的最后一道口谕是:“最近总感觉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唯恐途中有变,朕打算先写遗诏,等诏成之后,封于玺盒之内,若朕出了变故,即可召集群臣,宣读此密诏。”

    赵高声泪俱下的诉说,令人无不信服。

    最后,章邯与郑国禀报了当时由两位丞相主持的决议。

    所有详情,都被史官记录在册。

    朝会完毕,勘验人员,派出核实人员,奔赴林虑邑,中皇山神庙,邯郸城,以及漳河沿岸,落实所有细节。

    三日后,终于确认:始皇帝嬴政遭遇长公主嬴元曼毒手,无药可救,毒发身亡。

    之后,御史大夫冯劫会同三位朝廷重臣,连夜商议,对始皇帝驾崩事宜,做了论定。

    次日清晨,李斯以领政丞相身份,连续作为。

    他先拜会了冯劫,胡毋敬与太医令三位重臣,提出了‘召集三公九卿,商议国丧之事’的主张。

    然,冯劫对他的主张并不认同:“李相此法多此一举,以秦律为先,陛下未册立太子,丞相便是摄政国事之人,眼下法定勘验完毕,当由丞相批复发丧,何须召集一干大臣来甘泉宫?”

    “冯大夫此言大谬!”

    李斯听到冯劫的话,当即驳斥道:“陛下乃古今未有之帝王,今甍难离世,又有遗诏留下,怎能由老夫独断专行?!”

    听到这话,众人为之一肃,暗道李丞相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