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速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振奋新明 > 第八十八章 突破封锁线

第八十八章 突破封锁线

得比羊毛贼搞的那玩意好多了。这李羊毛说不定以前在耀州窑里当过学徒,偷偷的学过铁瓷手艺,后来跑到陕北的山里仿造出来了,并凭这这玩意发了大财!想到这儿,多尔衮都想批评万恶的明政府了。

    他已经脑补了一个狗血剧情,当初耀州窑的一位大匠人研究出了铁瓷工艺,但是万恶的明朝官员欺压使这这位匠人活不了了。最后他为了保留这门手艺,在临死之前传给了几个徒弟,让他们有朝一日能发扬光大。可是他死后明政府并没有放弃盘剥,导致他的几个正经徒弟不敢把这手艺拿出来用。

    可没想到一个在门缝里偷师的烧火工,贼胆包天偷偷的学了这门手艺,跑到山沟里做了出来,然后居然赚了大钱。大匠人的几个徒弟坐不住了,他们最后拿出了师傅传授的正经手艺,烧出了耀州铁瓷。

    都被自己脑补的剧情给感动了,多尔衮立马下旨,把耀州窑的铁瓷列为贡品。一定要帮帮这几位不容易的匠人徒弟,不能让贼子窃名夺利,把好处都偷走了。

    乔三和徐良当然不知道,满清的摄政王为这事,还脑补了一段充满了恩怨情仇的故事。

    “唉我的大人啊,耀州铁瓷咱们山西商人沾不上了,早都被那些秦商把持住了,再说从耀州到南方可比我们这里方便多了,这朝廷的禁令似乎就是给咱们晋人定的。”

    乔三确实觉得这个经济封锁就是专门打压晋商的,振川城所有的对外商业渠道中,就数山西这边容易被封锁。只要把黄河附近的各个渡口封住,商路就被卡断了。而其他地方无论是通往口外的北路,还是通往甘青地区的西路,以及通往关中的南路,四处是进山的小道,八面透风根本就没法封。

    乔三去振川进货,一路上可是费了不少功夫,最后要不是有老乡在永和关当巡检,像他这样的小商贩这生意都没法做了。

    千辛万苦突破满清的经济封锁,到振川城进货的,不光是乔三,很多晋商都想尽了办法来这里进货。尽管如此,晋商这条线还是被波及最大的一条线。

    除此之外,其他的几条线也多多少少受到了一些影响。影响最大的产业就是成品搪瓷产品,几乎失去了一半的订单,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滞销现象都发生了。

    好在之前耀州窑的布局发挥了作用,大量的半成品铁胎通过秘密商路运到了耀州,这玩意需求量更大,做工更简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搪瓷产业遭受的致命封锁。

    毛纺产业单没受多大的波及,虽然满清全面禁止了羊毛布在市场上买卖,然而没什么卵用。羊毛布主要的市场就在陕北和口外,其他国内市场对这玩意不怎么感冒,习惯了宽袍大袖的国人,对这种没有飘逸感的布料兴趣不大。陕北和口外的市场,满清朝廷说话不顶用啊。

    不说陕北,就是口外的蒙古人,虽然和满清表面上看,好的像一家人,但实际上截止目前依然是个合作关系。不让人家卖羊毛换毛布?你是不是觉得自己脸很大?不让草原人民买最喜爱的铁瓷?兄弟你是在开玩笑,讲笑话吧!俺们蒙古人可不像汉族人那样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