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速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振奋新明 > 第九十三章 陕北义军舔伤口

第九十三章 陕北义军舔伤口

保持点距离。还是李铁瓷比较仗义,上次和铁瓷兄弟打延安城就落了不少好处。

    哪像刘文炳这样的人,靠着人家的货赚钱,转过头来就骂娘。有本事你不要去李铁瓷那儿赊货!

    陕北的义军,成份非常复杂,有像刘文炳等人这样的大顺军余部,也有像久通贺这样的山大王出生的土著,还有一些是明军的残余势力。

    这中间,大顺军余部的势力最强,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不过李振新的出现改变了这个情况。如今不管愿不愿意承认,虎威军都是这一带势力最强的抗清武装。别的不说,拥有一座县城的武装,在陕西目前也仅有虎威军一家。

    刘文炳部眼下,确实处于一个相当困难的时期,怪不得会牢骚满腹。从清军的包围圈突围以后,收拢了好长时间的残兵,也才勉强凑了两三千人。这和他们最强的时候好几万人兵力相比,虚弱的可怜。

    更惨的是,突围战几乎把老本都丢完了。所有的细软和辎重都丢给了清军。这种境地下,差点都挺不过来了。

    好在还可以凭着以前积累的信用从振川城赊一部分搪瓷,羊毛布等货物出来。

    靠着把这些货物贩卖到甘肃宁夏一带赚的钱,才缓过了一口气。不然就这两三千人,也会因为缺钱少粮而活不下去。

    刘文炳临时驻扎的营地内,他正在和几个属下喝闷酒,思考着如何尽快的恢复实力。

    陕北这地方的发展潜力已经被掏空了,主要是能吸纳的人手和武装经过这次清军大范围的围剿所剩无几。

    现在就是把这一带犁一遍,也翻不出多少人马。刘文炳对着属下问道:“诸位咱们下一步,该到哪儿落脚?陕北是没啥前途了。”

    几个部下听了主将的问话,开始讨论起来。最后经过一番争论,他们觉得,应该到往西过六盘山,到秦州等地游击。哪里受战争的破坏相对小一些。人口也比较多。清军的防御还比较弱。

    出兵到那些地方转一圈,怎么着也能裹挟不少青壮。等有了兵马再回返陕北,实力就恢复不少。

    最后刘文炳决定听从部下的建议,先带兵西进甘肃,在哪儿聚拢一些兵马,杀回陕北。

    虽然要出兵甘肃,可是和振川的生意这条线还是不能丢。无论是从振川军进购商品,还是补充兵械,对他们来说都是日后翻盘的根本所在。

    最终刘文炳带着人马去甘肃的时候,还留了一部人,继续维持住与振川城的商贸往来。

    陕北的各路义军这段时间,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恢复着实力,疗养治愈前段时间被清军围剿留下的巨大伤口。这个过程肯定会艰难无比,陕北这地方经过若干年的混乱,可以说是伤痕累累。

    就像是永不结痂的伤口一样,总是被撕裂,总是在流血!但这个地方最神奇之处在于,它有着难以想象的顽强生命力,就如这个地方的黄土地一样,你永远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厚重和深邃!